關於 國中會考計分方式
以及選填志願的心態與原則---以113年高雄區為主
關於高雄區的會考計分、計點方式
在 106 會考結束後,於臉書家長社團中看到許多人急切詢問分數該如何計算?甚至,「ABC」等級要去哪裡看!
說真的,看到這種問題我既難過又驚訝......
因為,這我認為最基本的成績計算問題,在經過三(九)年級這一整學年的模擬考後,仍有許多人仍茫然不知.......
這究竟是學校端少做了甚麼?
還是孩子跟家長少說了甚麼?
還是歸咎在制度實在太奇妙、太複雜!
抑或,您在孩子的國中生涯中,少關心了甚麼?
所以,在文章開頭,我先附上「高雄區國中教育會考的計分、計點方式」,讓高雄區的家長能更了解分數計算方式。
但也須先聲明:除了我所服務學校的學生、家長外,我不接受任何落點諮詢。因為說出這些話,是要負很大責任的,請恕我無力承擔。
對於學生選填志願 之 我的感觸
在踏入教育界的這十七年中,已經歷約六屆導師班的 180 名學生(後三個班竟然只花三年就達成~~~),與500~600位專任班學生。
在這歷程中我深深感受:升學考試放榜後的分數高低,雖會左右一時喜怒哀樂,但選填志願才是真正的痛苦!甚至,家庭大戰!
若初任教師或非該縣市出身的教職同行,此時恐會害怕於該如何面對家長、學生的疑問;
應屆學生,總苦惱於究竟該選高中還是高職?若是高職又該填選哪個科系?而志願的順序怎麼排才是最恰當的;
至於家長,雖然也煩憂著該如何對志願選填給出建議,但,捫心自問:您是否估量著:「究竟該怎麼讓他填出我滿意的志願!(或者,其實是我夢想中「垂涎三尺」,但自己卻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志願......)
經驗不多的老師,只要學校支援系統夠強,其實容易獲得各種資訊;
而學生涉世未深,常到最後一刻才思考究竟要什麼,總讓師長煩心;
至於家長,說實在,有時狀態比學生還要麻煩:不切實際地指ㄑㄧㄤˊ揮ㄆㄛˋ孩子填父母想要的志願(明明上不了......);又或是以五年、十年前,甚至三十多年前的過時經驗隨意改動志願序!說真的,每每見到這種志願排列,常讓我們冷汗直流......因為,許多家長所指揮出的志願序,常是「必落榜」的填寫法啊!
雖然,我也碰過多次情況讓我驚嚇,但很幸運地家長們多能急踩煞車且聽從建議!畢竟,沒有人希望落榜!然而真正使不上力的,是家長對於孩子該就讀高中或高職、五專的迷思,以及高職、五專又該選擇哪一科的堅持!因為,那已是「家務事」,常常不是我們這些當老師者所能置喙......反而是這些孩子,即便在課業上不算盡心,但面對人生第一次的抉擇,即便再迷網、再模糊,都還是會讓他們在選填志願那幾天,出現難得的緊張與在乎。只不過,更常出現的就是跟家長間的意見衝突。
究竟該用什麼心態來填寫志願,以下,我綜合自己的求學歷程,以及這近20年來的教學經歷,粗略說說我的想法:
一、高中?還是高職、五專?
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,在會考前兩個月,甚至是會考前半年,
最好就決定到底要選高中,還是高職!
(一)給家長的心態建議與提醒
1.究竟是您要升學?還是孩子要升學?
2.對孩子的希望,究竟是期待,還是少年時未完成的願望補償?(明明自己看不懂五線譜,卻期待五音不全的孩子成為張學友!)
3.孩子真的能夠完全複製父母親的專長嗎?
4.您對孩子的期待,是否超過他「現階段的實際狀況」?(明明頂多只有2A3B,卻死命要他非高師大附中不讀!)
5.還是您只是在乎:一定要贏過某某人的孩子!不能丟面子?
6.又或者更殘酷的一句:您確定了解您的孩子嗎?(明明兒子想讀商科,您卻說:商科是女生讀的!)
*曾有人這麼說:「我們那年代誰不是以有用或熱門方向選擇志願!興趣以後再培養,或事業成功再發展就好!」
我直接回覆:「我就不是你所說的這種人!」
7.國中(會考)整體成績與學科強弱表現,絕非就讀高中職、五專的唯一指標。
*孩子數理很差,一定不能讀普通高中,那要讀高職的哪科才好?(我國高中時數理奇差,英文更是爛到別人都認為我謙虛,但我喜歡中文、歷史,還是從高中畢業了,並且進入了中文系)
*有家長只要孩子成績稍稍低落(其實可能只是低於80分,又或者上不了第一志願),就崩潰且緊張地替孩子決定:到底要讀甚麼高職好?
8.您對現階段學校教育以及升學制度的認知,是否仍停留在三十年前?又您的認知,真的有比孩子多?
我的求學、教學感觸:孩子若按照您的心意升學後,成績不如預期,甚至一路下滑,有時並非不用心、不認真,而是他真的「不適合」!(我高中時如果被家人逼去念自然組;大學被逼去念電子,或者法律、經濟,我應該會發瘋......)
(二)給家長對孩子選填引導的建議
1.多與孩子溝通(當然更可找老師了解實情),多聽聽他們在想什麼。
2.放下社會的制約與執著,更要放下過往的遺憾與面子,有時你會發現:孩子,真的長大了,也有在想了!也許天馬行空、不切實際,但的確在為自己畫藍圖!
3.只要您的孩子沒有棄學,又何妨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,做下第一個決定?就請您當個引導者、協助者,而不是指揮者,甚至是決定者。您怕他沒前(錢)途、怕他學壞,那您為他所選擇的路,果真平坦寬闊、光明燦爛、一切毫無阻礙嗎?
4.若有疑問,請多問學校導師或教務處註冊組。在自己甚麼都不懂的情形下,其實不建議先上網路社團詢問。因為熱心的人雖多,但你要過濾的說法也很多,而且,錯誤的也很多。
(三)給同學的心態建議
1.不愛讀書、想要輕鬆,就直接選高職?
*高中課業確實不簡單,但,高職除了國、英、數等共同科目外,對同學們而言,各種專業科目幾乎多是從零開始!至於考證照的壓力也不見得比較輕鬆!
*大學考得好不好,左右的是機會的高與低;但證照的通過與否,卻常決定了機會的有與無!
2.不要只在乎兄弟、閨蜜能否在一起!
*朋友是一時,你的人生前途,就只是你的!
3.填志願前,請多思考:你,真的適合?
(四)給同學的選填方式建議
1.選擇高中:
最安全(不落榜)的作法,就是以你的成績,配合「現階段社會觀感」以及「個人需求」(如離家遠近、補習是否方便)的順序就好!(別指責我功利或鼓吹明星主義。分數不足還硬填,最後高分落榜,這責任誰擔?你願意?抱歉,本人不跟!當然,若分數夠高,愛填什麼就填什麼!喜歡就好,不是嗎?)
2.選擇高職:
請反覆問自己:「我(你)究竟喜歡什麼?想要什麼?」「為何喜歡?為什麼想要?」「讀完後究竟想要做什麼?」從多次的詢問、質疑、探索中,相信能慢慢釐清你的真正志向!
*確定志向、科系後,一樣配合「現階段社會觀感」與「個人需求」(如離家遠近、補習是否方便)順序填寫。
*志願排序時,可以「校」為優先排序,也可以「相同科系」為優先排序。
3.選擇五專:
思考模式與高職相似。但若志願是醫學、護理類科,或希望接受更長時間的專業訓練,也嚮往更自由學風,那五專就是你最佳選擇。
*選擇五專時,聯合免試入學只能先填「校」,確定符合該校「撕榜」(選填科系)資格後,才可在指定時間前往撕榜單,確定科系。
*五專學校相較於高中職而言,學風較為自由,但距離可能也較遠。所以在交通甚至住宿要多費思量。
4.若無法抉擇高中職還是五專,那填志願前,不妨先思考:「三年後,我的願望是甚麼?我到底想做什麼?」
*若你期待三年後進入一般大學,又或者你的志向只有大學才有相關科系(就像國中時我就決定要讀中文或歷史),那不用考慮,就是「高中」!無論是前、中、後段高中,你都得咬牙去讀!
*若想先謀得一技之長,儘早進入職場;或對某項技藝興趣極高、能力突出;又或者學科學習有明顯偏重,那高職、五專,也許就是你的優先選擇!
*若全然不清楚自己要什麼,但應付一般學科(國英數自社)仍有餘裕且不排斥,那不妨先以「高中」為主,延緩選擇。否則,選錯了,痛苦三年啊!
(五)無論是同學還是家長都要有的心理建設
1.如果是學霸:
若分數最少也有 30 分 28 點以上(以高雄區來說,女生可以下降到27、26點),就不要一直問別人上雄中、雄女的機會大不大!
你該真正煩惱的是:如果上不了雄中、雄女,第二、第三順位我要填什麼才不會後悔!
也許這樣說很酸,但是,除非你不要讀第一志願,要不然「填」就對了,其他交給上天與運氣!
不要煩惱機率的問題,而該思考「萬一」!
你的運氣、實力,已經比80%的同學好太多,你只有 1~5 間,甚至 1~3 所學校要思考,別的同學可是 10 所學校、科系起跳在猶豫!不要浪費你的學霸能力!父母也請讓您聰明的孩子懂得如何權衡得失。
2.如果是中上、中段生:
先跟你說一聲:辛苦了!你有很多學校可以選擇,但我知道你也很猶豫不知該怎麼選擇。因為你的賭注要下得非常小心!所以,請按照我上面所說的方式,以幾個學校為一群的包裹選填法決定學校。讓自己至少不會落在不喜歡的學校、科系上。但要永遠記得這種痛苦,因為這是你成長最好的資糧!
3.如果是失意者:
一樣,你辛苦了。但也一樣,好好思考甚麼地方才是對你最有利!而當你進入高中職、五專之後,要永遠記得這種「被學校選」,甚至,要父母四處拜託學校的感覺!在你的專業上、學識上好好努力,讓你在三年後,成為別人眼中的當紅炸子雞!
二、填寫志願的注意事項---以113年高雄區為限
(一)可填寫的志願數量
1.高雄區高中職志願,可填寫「三大群組」,每一群組可填寫 10 所學校/科系。
2.在多元計分規則中,填於第一群組的學校可得30分,第二群組29分,第三群組28分。
*最初在103年時的規則,一群組只能填 1 校,第二年改為 3 所,至第三年 時終於擴增為 10 校,高職甚至可以不用以校為單位的包裹填寫,改為可以選科優先的填寫法。因此,這群組分數差距已無意義。
*以我104年導師班畢業生為例:全班28人,除了3人早已確定學校外,其餘25人中,有24人是在「第一群組」上榜(當時一個群組只能選3校),而這24人中,又有15人是選中「自己的第一志願」。至於105年的導師班,全數於第一群組(一群組10校)上榜。所以,若無法在第一群組中上榜,那真的是亂填了......
(二)關於「序位」與如何填寫
1.高雄區於會考成績公布後,還會公布「序位」,這就類似模擬考中的「區排名」。
*「序位」呈現以「百」為區間,如:601~700、11201~11300,而非如模擬考般的精準數字;
*「序位」沒有分男、女排名,所以要選擇男、女校就要費些思量。
2.「序位」的運用:
可將各高中職的錄取人數列出,並按「社會習慣」將學校粗略排序,再將各校錄取人數加總後,就可以自己的「序位」推估落點,並配合自身需求選擇機率最大的學校。但更詳細的方式,我想,我是不便說的......(免得長官來找我......)
*必須強調:以序位推估能否錄取前六志願是頗精準的。但若是中段學校,又或是成績中段的學生,則頗難判斷!只因這個區間不但學校多,又有地域選擇區別,再加上高職科系的選擇,那是場大混戰!(序位大約落在7000~18000之間,全高雄約22000考生)所以選擇最辛苦、最吃力的,通常都是中段學生。
3.填寫的技巧與心態:
因為一群組有10個志願可填,所以在確認最有機會的落點後,如果對於更前面的學校還有想望,那不妨在前二志願中,填入還有點機會的「夢幻校、科」,第三、四、五、六志願就要填最有機會的學校,至於七、八、九、十志願,就是你鐵定會上、且又可接受的校、科,也就是:備胎......以免高分落榜!
*若你是個極端保守派,為避免任何的意外,那就把最想要,也最有把握的校、科,填在前兩志願。
*至於第二、三群組,其實已無太大意義......因為如果你連第一群組的10校(科)都上不了,那你根本沒想清楚要的是什麼!
(三)關於高中的填法
1.不可否認,高中填法最簡單,基本上以社會認知的順序來填,就還算安全,且不至於落榜! 填志願的參考模式如下(純以「校」考量):
第一志願群:
1.A校 粗估約有30~50%的機率可上
2.B校 粗估約有50~60%的機率可上
3.C校 粗估約有70~80%的機率可上
4.D校 粗估約有80~90%的機率可上
5.E校 粗估約有90%的機率可上
6.F校 粗估約有90%的機率可上
7.G校 粗估約有90%的機率可上
8.H校 粗估約有99%的機率可上
9.I校 粗估約有110%的機率可上
10.J校 粗估約有2000%的機率可上
(110%、2000%是誇飾、是開玩笑!有人曾留言酸我連數學基本觀念都不好!雖然也真的不怎樣啦~~~~但就別怪我質疑你國文修辭沒學好!)
2.若將「最想也最有可能的學校」填在第一志願或第十志願,是否會影響上榜機率?其實,機會不大!舉例來說:
A同學成績勝過B同學,兩人都能上乙校。
A同學以甲校為第一志願,乙校第二(此處設定甲校錄取分數比乙校高);
B同學填乙校為第一志願。
最後比分時,A同學雖無法擠入甲校,但在競爭乙校名額時,A依然勝過B!
除非真的遇到「總分、總點、各科分數、各科點數、作文級分」等13關皆同分,而且又同屬該校最後的錄取名額競爭者時,才會比到這志願序的先後!(如果你有幸成為這幸運兒,那我也只能說:命啦!)
*若你考出30分35點,選擇把「左營高中」放第一志願,「高雄中學」填在第二,那當然,你一定會成為我學弟,左營高中的學生喔!可別放榜後吵著:「不是放哪裡都一樣,為什麼我上不了雄中!」若你真去吵這問題,我想,你滿分滿點的能耐,是會受到嚴重質疑的......
*特別提醒:若分數不夠高,卻只填幾所「可能會上,而不是絕對會上」的學校,而後面卻填滿你絕對上不了的,那就有可能會【落榜】喔!請不要亂來!
*別以為政府一定會幫你分發!!!若落榜,最後就是父母拿著錢到處拜託,看有沒有私立學校可收容你!若想要公立學校,那,請重考!所以,真的不要亂來、耍帥、耍脾氣!
(四)關於高職的填法
從105年開始,選填高職能以「科」為考量了!填法舉例如下(高中+高職+科系混搭):
第一志願群:
1.A職校 電子、機械
2.B職校 電子、機械
3.C普通高中
4.D普通高中
5.A職校 建築、資訊
6.B職校 建築
7.E職校 建築
8.F職校 冷凍
9.B職校 冷凍
10.G普通高中
(五)關於填寫高中職的心態
1.無論選擇高中還是高職,都請家長與同學們不要抱持著「沒上哪間學校世界就毀滅了」的心態!
2.填寫時,試著以社會觀感與自我期待,將各校劃分群組,並設定以一個群組的學校為目標填寫,如此,不但能有更廣闊空間,也不至於有過大的失落感!
3.若你希望孩子跨縣市就讀(例如國中在屏東,但希望進入高雄區的高中),請務必有心理準備:即便您的孩子在原校模擬考成績都很好,校排也超猛、超漂亮!但真的不要以為就一定能輕鬆考入所期待的其他縣市的學校!(之前就接到數個個案:因結果與期待產生極大落差,導致孩子或家長無法接受分發結果,最後進退失據的案例......甚至,還有人天真期待著根本不存在的二次分發......)
請注意:
填志願時,若校名後有「進修學校」四字,那是「夜間部、補校」喔!
如果沒有要讀這類學制的,請不要選錯了!
(六)關於五專的填法
1.五專的選填模式全然不同於高中職。
2.關於「五專聯合免試入學」:只能填寫一所學校,且不能選擇科系。報名後,學生要:
(1)等各校寄出並接到成績序位
(2)接到通知後在指定日期到指定地點
(3)依照自己的順序「撕榜單」選擇科系!
(4)一旦選中自己喜歡的,當然就讀五專囉!
(5)但若你撕榜單時想要的科系名額已滿,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其他科系,或者,放棄!
(6)詳細說明請見簡章:112學年南區五專聯合免試入學招生簡章
3.關於「五專優先免試入學」:所謂的「五專優先免試入學」 ,重要事項與特點如下:(已結束報名)
(1)報名時間是在剛考完會考,由學校集體報名
(2)優先免試入學「全國為一區」,最多可填30個志願!也就是說高雄市的學生可同時選填國立台北科大、國立虎尾科大、國立高雄科大喔!
(3)超額比序總積分採計項目如下:志願序、多元學習表現、技藝優良、弱勢身分、均衡學習、會考分數、寫作測驗等項目。
(4)國立五專所有科系,與私立五專護理科,均須採計會考成績。私立五專的其他科系,可由招生學校自行決定是否採計會考成績。(文藻語專採計會考成績)
(5)詳細說明請見簡章:112學年度五專優先免試入學招生簡章
請注意:「五專優先免試」總名額是「五專聯合免試」的10倍!所以,想報考五專,一定要報名優免!
(七)關於是否就近入學
如果你(孩子)的分數,剛好就落在你家附近的那間學校,這問題就不用思考了。(就像住在羅斯福路而考上台大,當然就近入學!)
但如果你(孩子)的分數可以填上較好的學校,但每天單程通車可能要30~60分鐘,是否該思考就近入學呢?我個人經驗:就讓你(孩子)自己決定吧!我認為即便來回交通要兩小時,但因為遠,有些事情要就要學著獨立;因為遠,所以脫離了原本學區;因為遠,所以認識不同屬性地區的同學,用時間來換取「眼界」,真的沒什麼不好!只要你(孩子)可以接受這樣的「浪費」,又何妨?很多經歷,人生過了那時間,也就消失了。
這是我高中三年,每天從高雄小港轉兩趟公車到左營高中讀書的真實體悟。(其實,是我考不上前鎮高中~~~)
(八)關於正式選填
正式選填時,最重要的「序位」將於6月21日傍晚五點開放查詢,同時也可開始選填志願。時間到6月28日中午十二點截止。
但一些原則要注意:
1.學生可於規定到指定網站進行「正式志願選填」。
2.只要在時間內、系統關閉前都可修改。系統正式關閉後就無法再修正!包含導師、學校組長、主任,甚至是校長,都無法幫你修改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胡亂寫了這些,希望對於有需要的人有點幫助。寫得倉促,該有許多錯誤與錯字,還望諸位不吝指正!謝謝!
最後,請不要問我幾分幾點可上、可填哪間學校!
我的經驗累積與判斷,只服務於我任教學校的學生們,因為「他們」不但是我的責任,更因為我了解「他們」。
而我也沒有氣力、也沒有能力承擔更多人的未來,感恩!
也祝大家都能選到自己最滿意的學校與科系。
若想知道高雄的高中職以及南區五專到底有哪些學校,請見我另一篇文章:
歡迎您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與追蹤
本站關於國中升學考試相關文章
2.關於 國中會考陪考與應考--我的經驗與建議【112 2023版】
5.關於 高雄區高中職免試入學「超額比序」項目與「積分」說明
7.關於 國中會考計分方式,及選填志願的心態與原則---以109高雄區為主
8.鼓勵平凡、貶抑奇才---實施三年12年國教國中會考計分及多元項目之我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