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8日一早,我便趕著前往平溪囉!
說是一早,其實已經晚了!衝到台北火車站時,搭的是10:20往花蓮的莒光號。那車上的人潮,真是可怕!但一到瑞芳站,整輛車,幾乎清空了一半!顯然,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。而瑞芳的月台,人同樣多到可怕!而我雖然還沒買到平溪的車票,但,看著那人潮,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直接衝上小火車!
在車上,我想著:就直接坐到最後一站菁桐吧!或許人會少一些。
到站後,本來還擔心補票的問題,沒想到,出口完全沒人管,就這麼大搖大擺的走出車站!(後來我發現,真正管制出入票口的,應該是瑞芳站,但,這樣的管制法,實在,有許多逃票的機會!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冬天的台北,總是這麼的多雨。而這濛濛細雨,除了讓這木造的菁桐山城小站,更添古樸之味,是否,也在洗淨這長達五十多年的運煤歲月。
小坡上磚造的房舍,月台上古老的燈柱,以及那沒有下一站的指示牌,伴隨著週遭的一片翠綠,都靜靜的訴說著煤礦運送的起點,在此;鐵道的盡頭,也在此。
火車離開了,月台歸於平靜,鐵道,本也該如此。但,煤炭,不復見;黝黑的礦工,也不復見,眼前出現的,腳踏鐵軌的,卻是一批批穿著休閒,前來「懷舊」的人們。這裡,本該是「生人勿近」?是不?
雖然牆上清楚掛著那簡易時刻表,但破舊、簡陋的車站內,仍有不少旅客詢問著那約一小時才有的火車班次。破舊,所以古樸;簡陋,卻又親切,或許,這就是這小站特色。而旅客的詢問,更顯示著可以「昭和」標記起始歲月的它,未被遺忘!
人潮,何在?
走出車站,嘈雜的人聲,擁擠的人群,充塞在這整條菁桐小街上!
「懷舊」,似乎就是賣點。「鐵道」,於是化為「故事」;「菁桐」,也成為商店,擺設著「過往」,吸引著「記憶」,也販賣著「懷舊」。
不只「懷舊」販賣著,「祝福」、「期待」、「盼望」,一切都成為有價,一切皆可公開,一切,也皆可販賣。
因為祝福,所以該是無價,是這麼說的吧!
下班車,又將到來。雨濛濛的月台上,三三兩兩的人影,正準備等候著歸程。
車來了,月台再度塞爆。是上車,是下車,全參雜在一起。
是上車,是下車,其實。也沒什麼分別了!總之,只是過客,只是來買「懷舊」的過客,而不是於懷舊中常駐的,歸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走出車站後,我便鎖定電視上曾報導過的「楊家雞捲」,滿足我還沒吃早餐的胃(這時已經十二點半了)。
喔喔!他的菜單真對我的胃,有豬肝粥耶!天啊!只是,看著店內店外滿滿的人潮,而我只是孤單一人,想想,還是算了,買份雞捲解嚵就好。
店內佈置頗為用心。
至於味道嘛!尚可。但在內餡的口感上,我覺得有些軟爛,有些許的失望。一份50元。
另外,我在另一家不知名的小店,買了這卜肉,一份也是五十。口感味道也都可以啦!不過他們的雞捲三十五元,看來要跟楊家拼了!這家店就在礦工便當店斜對面。而便當店旁邊也有家賣香腸的,口味也不錯,不過白肉稍多了些!這就是我在菁桐瘋狂吃小吃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