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「延平郡王」,在台灣,應該沒人不知道他是誰吧!

        不過,在介紹前,我要先說段插曲!

 

      就在快走到延平郡王祠的路口時,我忽然不知為啥,就在那小麵攤買了「西瓜牛奶」。真的很小的麵攤喔!是一對老夫妻在經營。但他們也有賣現打果汁就是了。然後,我就不顧形象,大搖大擺,邊走邊喝的穿過路口。就在我看到前面有兩位外國辣妹朝我走來時,我忽然聽到:「宋sir!你在這幹嘛!老天~~~這綽號,只有華梵那群人才叫得出來!定神一看,天啊!是大學時期的學弟!他雖在台北工作,但卻是台南人。正逢假期,所以就回來度假啦!所以就彼此撞見啦!

        小寒暄一下,就分開了!不過,真的是好巧,也還好我沒幹啥壞事~~~

 

        跟孔廟以及其他景點一樣,延平郡王祠外,也有這石碑。之所以又稱「開山王廟」,是因當時先民在建廟祭祀時,有些「政治顧慮」,因此稱「開山王廟」。直到沈葆楨來台,訪查民情後,上書清廷政府,強調鄭成功為「明室遺臣」,而非清朝的「亂臣賊子」,並奏請為鄭氏立祠。而後,「福州式」建築的「延平郡王祠」就此座落於台南。

        在日治時期,因為鄭成功也有日本血統,所以日人對其也有尊敬之意,而此處也成了開山神社。神社前有下圖之日本「鳥居」造型(類似中國的牌坊)。光復後,神社造型的建築多數拆毀,原本「福州式」的建築也改為「北方宮殿式」。此一牌坊上,則有白崇禧將軍所題「忠肝義膽」,以及「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,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」的對聯。(但旁邊的說明牌寫著,白將軍原題為「孤臣秉孤忠,浩氣磅礡留萬古,正人扶正義,莫教成敗論英雄」,後經文獻委員會的人而改成現在的內容。)

        另外,上面的國徽也是在此時放上的,而最近,似乎引發了很大的爭議,又是那黨徽還是國徽,以及拆與不拆的問題!對我而言,無聊......如果能夠像「中正機場」一樣,改得,又對國家競爭力「毫無影響」者,那就改吧!反正,只要是「意識能者」,什麼沒有,就是有滿腔熱血,是不?

        牌坊旁,有著「延平郡王祠」說明牌,內容如下:

         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(公元一九四七年)二月二十七日在台北市發生私煙查緝員槍殺市民引發「二二八事件」延及全台灣。

      台人求肅貪,改善經濟,行自治。而當時之國民黨竟遣軍隊登台鎮壓實施戒嚴濫行捕殺,菁英糟殃者尤甚。民情沸揚,世論蹈騰。國民黨遂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到台宣慰。白氏經台南,謁祭延平郡王而題聯建此坊。橫額「忠肝義膽」白崇禧題。頂有青天白日之國民黨徽,柱上原為「孤臣秉孤忠,浩氣磅礡留萬古,正人扶正義,莫教成敗論英雄」。

     後經本市黃典權文獻委員改為「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,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」。旁書「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春三月,命宣慰台灣道出台南謁祭」。時有該徽有穢勝蹟應拆除之議,惟歷史為明鏡,鑑古觀今以為悔悟并誡惻惐之又萌,是仍留之。
 
台南市文獻委員會立公元二○○六年五
 

        我只能說,這以「延平郡王祠」為題的說明牌,內容真是妙,很妙,妙不可言啊!!!這種作文能力,真的讓我欽佩不已!而且還有英、日文對照來讓外國人知道我們的寫作能力為何!如果是學生作文,我該打幾級分呢?

        下面這座「爐」應該是吧!)是重修時的紀念。

        光緒年間的匾額。

        這立在牆腳下的「奉旨祀典」石碑,看似不起眼,但卻代表著以往延平郡王祠的地位。另外,「奉」字寫在一旁,並非石碑不夠大,也不是刻字時算錯的空間,而是當時規定,代表皇上的「旨」字,一定要在最上面,所以囉!就成了這種特殊的排列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 進門後,兩旁有許多的對聯,可惜光線太暗,無法清晰拍攝。

        中庭部分,算是相當清幽,遊客似乎也不多(不過我看到的,一半以上都是日本人!)

        先總統 蔣中正的題字匾額。

        這就是正殿囉!很新的感覺吧!而且看到上面的匾額以及題字人就知道有夠新!只是,這匾額竟然是由左至右寫,但是落款依然在左邊(當然也不能改到右邊),說真的,這跟一般對匾額的認知,有很大的不同耶!     

   

        而兩旁的對聯,則是一如傳統的由右至左,上下的閱讀順序是顛倒的,而匾額的題法似乎也出現內在衝突,很妙!

        說真的,若要找匾額範例,那台南孔廟的十四方帝王總統匾,就該是最好範例。即便是陳水扁、馬英九兩人所贈匾,也是由右至左,誰可以告訴我誰對誰錯?還是兩者通用?

@對聯我用並排方式由右至左排,若非寬螢幕使用者,會變成上聯在下,下聯在上,請見諒!

        另外,或許有人眼尖發現:鄭成功的巨大塑像前,還有小尊的神像。那是何方神明?答案是:鄭成功!依然是他!這好像又是一大段的故事了!而且前一陣子也上了新聞版面。

        對此,正殿內也有說明:「民國五十二年(1963)本祠重建,二年後聘請楊英風塑像,鄭氏端坐殿堂。然於民國五十四年(1965)原開臺聖王神像卻因蔣中正欲前來祭拜民族英雄,神像而被移往祠外,始終未見回鑾,迄由民間輪流奉祀,歷四十載,直至民國九十四年(2005)三月十七日,由開山王廟王添富主委議請寄祀媽祖樓天后宮。民國九十六年(2007)台南市政府尊崇信仰源流,乃請筊奉允迎回神像,恢復崇祀原貌。

        對於這因蔣中正而造成的神像外流四十年的說法,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劉新圓先生在〈被政治化的延平郡王祠〉一文中有著強烈的批判!(詳見:http://www.npf.org.tw/post/2/5323當然,我在此不想做研究工作,只是,這裡面,真的有很多的問題存在!

        當然囉,綠油油的自由時報,想當然爾的以「老蔣一句話,神像流浪50年」為新聞標題,把所有的過錯,推到他們想當然爾的罪人。(網址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feb/14/today-life14.htm只不過,這報導,不僅是報導,連最基本蔣中正何時到此,也只是以一句「民國五十年代左右」帶過,可知這左右,至少可跨越十年光景啊!當然,事實真相或許就是老蔣的問題、過錯!但是,指責的方式與證據,竟是如此的模糊,也著實可笑。另外,劉先生論據雖多,但同樣的,楊英風塑像的落成時間,以及蔣中正到訪時間是否重疊,其實也沒交代清楚!這也可惜了他的長篇大論!因為,個人認為,其他的論據,都不及這最客觀事實的考據。一旦重疊,那此說便不攻自破!若未重疊,那其他論據才有其重要性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,楊英風塑像在重修後變得金光閃閃,包含楊英風之子在內的許多人,都不表認同!(可看此處新聞:http://www.archifield.net/vb/archive/index.php?t-1130.html 

 
          正殿一旁的祈福牌。

        這是一旁的鄭成功文物館,裡頭的展覽品還不少,尤其是兵器類的展品,頗為豐富精采喔!只可惜不能拍照!

        室內很有味道的塑像。


        我想,國中生,有稍稍在認真的台灣史的人,應該都知道「陳永華」這個人物吧!他雖非領袖,但卻是鄭氏在台時期文教措施的重要推手!而這,就是祭祀他的「永華宮」。

        說真的,本來我並沒有刻意要到此處。但是,就在我回程再度走到孔廟,進入開山路,看到右邊第一條小巷子的魯味殿排滿人,於是好奇走入,結果走到巷子盡頭,才發現:天啊!永華宮在此耶!看來規模雖不大,但也頗為金碧輝煌喔!




後記:

        其實,寫這篇的時間雖不比寫孔廟多,但卻最耗我精神,也引發我最大感觸。看到說明牌的問題、匾額的恰當與否,以及神像的問題和重修的爭議,都很感傷......,也讓我對這文化古都,有點覺得可惜了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宋老 的頭像
    宋老

    宋老的人生旅行

    宋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