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再見‧澳門】世遺系列:
繁華過眼似煙雲---盧家大屋
2011年1月23日
第一次去澳門,只因為貪吃恆友魚蛋,卻因此錯失了進入了同樣名列世界遺產的盧家大屋的機會。
這就是當時大門深鎖的盧家大屋!
即便不解這大宅的歷史,光看這由厚青磚層層疊上的兩層高牆門面,加上那中西合璧細膩的雕花窗櫺,便可想見這宅子主人當年的奢華,或者說:財力雄厚!
當時沒能進入一觀,著實可惜!更造成我在25世界遺產中,兩間「大屋」都無法進入的巧合!
既然,再次踏上澳門,那怎能不進入一觀?
這是晚清時期在廣東、澳門相當著名的富商盧華紹(盧九)的宅第。由金融業起家的他,曾經營過鴉片生意,也曾拿下賭博經營權,獲頒葡萄牙的騎士勳章,更在澳門蓋了「娛園」,也就是盧廉若公園。他的兒子盧廉若更曾在這園中邀請接待過國父孫中山先生。(國父是在1912年來此,當時盧九已過世)
光是這些,看起來果然是富甲一方,更何況他還被人稱為澳門第一代的賭王!
只是,金錢堆疊出的風光,終究是無根!
在1904年廣東頒下禁賭令後,身為賭王的他,自然深受衝擊!不但業務量銳減,更欠下大筆債務!1907年時,就在娛園中上吊自殺。而後盧家家業日漸衰頹,不僅娛園,連原本的大宅子也都分段出售,正映證了「富不過三代」之語。
不過,盧廉若公園後來為澳門政府所買回,盧家大宅也在經歷多人分住後,由澳門政府收回重新整修。原本家業破敗的象徵,如今,一個成為澳門市民休閒的好去處,而大宅則堂堂登列世界遺產名錄!
物是人非,好像,正足以說明此情形!
一進門,左手邊就有個祭拜福德正神的龕位。雖然,跟台灣習慣的土地公廟不同,但意義依然相同。而「門從積德大 官自讀書高」,這該是期許,也是盧家的想望。只不過,是否真正切實做到這些,而讀書的目的是否就只在「官高」?我想不只盧家,很多人想了一輩子,也許,都還參不透,或者,放不下。
不算明亮的空間中,上方有一天井,透顯著天光直射屋內。
這是什麼廳?我有些記不清了。就三進的格局來看,這裡應該是茶廳吧!
其實,這盧家大屋的中軸線是通透的,但三進之間,有木製的屏風,是隔間,亦是做為阻擋煞氣之用!
過了這茶廳,又是天井。
據說,這天井的作用,是為了讓水流入府內,而水為財,再加上四周的高牆,如此,財不但流入,亦可守住!
無論是區隔各廳之間的屏風、門框,還是這上方的窗櫺,雕工之細,花樣之多,無不透顯大戶人家的氣勢!曾為難民居住的盧家大屋,仍能保住這幾許的輝煌,也算是萬幸了吧!
這裡,或許就是正廳了!而一旁向上的樓梯,已經紅帶阻隔,看來是無緣一見上方的美好。
不知是否是因為接近農曆過年,還是本就有的活動,當天在盧家大屋內,有來自大陸的民間藝術家,展示著他們的創作,遊客也可向他們購買!而這,也為盧家大屋,帶來了更多的熱鬧氣氛。
其實,這天拍的照片也不多,原因是在,從媽閣廟開始,我的膝蓋變隱隱作痛,走到崗頂劇院時,就已是劇烈疼痛了!所以,雖是硬撐著走完,但,已無心在拍照上。
盧家大屋:
地址:大堂巷7號
時間:09:00~19:00(星期一休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