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早餐後,我就從行天宮搭熟悉的285轉304公車,到故宮囉。
研習地點在行政大樓中的文會堂,這地方,我好像十三年前參加救國團故宮文物研習營時就來過了。
全天課程安排有三:
(一)北宋汝窯在清宮流傳的經過:
對於汝窯,我有小小的基本認識。因為大一時就曾做過「北宋五大名窯--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鈞」的報告。 而汝窯的「雨過天青」的顏色以及特殊的支燒痕,更是讓我印象尤深!
只是,第一堂課,又在暗暗的場地中,說真的,我昏睡了好幾次......頗後悔忘記先灌咖啡了!唉......
(二)風格 時代--如何面對一張畫:
這位講師看起來頗為年輕,但很有想法。她從清代王原祁的〈華山秋色〉開始介紹,來說明當我們面對一張畫時,究竟該從何種角度欣賞。在介紹中,不但強調出王園祁在清宮畫壇中的地位、影響,更從其山水畫法結構中,上溯對於元代王蒙的傳承,再由此出發談到王蒙的山水畫風,對於明代沈周、文徵明等人的影響。獲益不少!
(三)故宮所藏晉唐法書名蹟:
這是故宮剛結束的一個特展,可惜,我無緣觀賞。不過,藉由俺講,也可一窺晉唐法書之美。
講師所介紹的,就是以王羲之的平安如何奉橘帖、遠宦帖、快雪時晴帖,以及,中國書法中的超級重量級名作:蘭亭集序。
蘭亭序的問題我約略曉得,但經由講師說明,我才真正了解蘭亭的版本問題竟然是如此複雜!而也就因為王羲之的真蹟早已不存,所以更增添眾人對蘭亭的美感以及想望。
較為好玩的是,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後來的仿作品,有所謂「雙鉤廓填本」,又稱為「下真蹟一等」。這種複製法,是以透明紙放在真品上頭,然後先用毛筆勾勒出真品字跡的兩邊線條,再將墨色填入其中!講師笑稱這可說是法書界的「A貨!」
另外,經由他的說明我才了解,原來中國書法,在王羲之的飄逸以及顏真卿厚重書風之後,整體風格就百蕩在這兩家之間,成為王、顏並尊的局面!真是大收穫喔!
休息時間以及結束後,我便到處亂逛也到處亂拍!
故宮正殿!
前一陣子相當出名的故宮晶華。雖然他有賣台南小吃,但我還是沒膽進去看他的價錢!
故宮另一角度。
展覽聽入口以及服務台。
(以下是回憶......)
九月初,學生畢業旅行時也到過故宮。本以為故宮會安排每班一位導覽員帶領參觀,沒想到我們在士林官邸時接到通知:沒有導覽員了!這下我傻眼!還好,我在七月繳交畢業論文領取畢業證書時,就已經未雨綢繆,先到故宮晃了一趟。因為啊!從一年級開始,我就常常跟學生「吹噓」我對故宮有多熟,但是,我知道故宮前兩三年有整修,許多文物都換了位置了!如果我不先逛一趟,到時我一定開天窗!
所幸就是這一層的準備,我在士林官邸便緊急掏出故宮樓面圖,跟班上的領隊確定在一小時內要逛的文物後,便出發到故宮。
到了故宮,每位學生都佩帶了耳機,接收旅行社領隊所撥放的語音導覽。而我們班嘛!就由我親自上陣囉!(當然還是有語音導覽機啦!)其實,因為沒有準備,所以在車上我很「謙虛」的跟學生說:我不敢說我很懂,但至少我能在時間內帶你們看完最需要看的東西!
雖然平常講課慣了,但佩帶麥克風,走在故宮裡,還真有種「威風」感!可惜,那樣子沒拍下來。
晚上老師們在開「行程檢討會時」,我發覺我的「親自帶領」是對的,因為有的班的領隊對故宮並不熟悉,所以帶著學生衝上衝下,最後故宮三寶居然一個都沒看到!不過阿,在帶領的過程中,我發現我們班的領隊好像也是高手喔!呵!
最近故宮在周六晚上,似乎「搞」起的藝文活動!這一天來表演的,好像是輔大的樂團。
這是故宮新裝潢之後的玻璃帷幕,這不但能使大廳自然取光,增加空間的深度,而玻璃上的書法(好像是懷素的自序帖),更是將故宮的藝術特性表露無遺!
故宮研習之旅,到此結束囉!若明年還有機會,我還是會來參加研習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