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民國99年4月23日(五),在解決完早自修,安頓完學生上第一節後,急忙跨上摩托車,冒著細雨,急忙奔向小港機場,參加早已報名,且期待已久的教師航空研習營。
上一次參加航空研習,已是民國93年的暑假。那時,正在台北唸書,機緣之下,參加了中正機場四天三夜的研習。本就對航空事務有興趣的我,對這能直接殺入機場禁區的活動,自是興趣高昂。經過了近六年的時間,看到這航空研習,更是心癢難耐。於是不顧一切,能調的課就盡量調,不能調的,就花錢請人代課,更重要的是放下我從來都放不下的導師班學生,請假參加這難得又特別的教師研習營。
其實,心癢難耐,不只是我對航空的興趣,更是我對小港機場的感情。因為,對我而言,小港機場,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地方!
從小,我就住在小港機場側門對面。機場前廣場,就是我兒時玩樂的地方。翻開那小時後的相簿,三十年前的機場,依然停格於那早已泛黃的相紙中。後來,搬家了。新家離機場雖不遠,但機場,已不再是我的大公園,不再是我的駐足之處。
升大學後,正逢北高線狂潮。依然住小港的我,飛機,就成為了我更快速的自強、莒光,或者是高價版的國光、統聯。自此,小港、松山的來來去去,雖非誇張到家常便飯,但一年來回個十至十五次,以一個大學生來說,也算多了吧!也因為坐飛機,讓我創下了從台北縣深坑鄉出發,配合剛開通的木柵線,以不到兩個半小時就回到小港家中的紀錄!當然,與小港機場的緣分,就這麼,重新接續了七年......(本人大學讀六年,別懷疑......還有實習的那一年)
工作確定後,我搭乘北高線或其他國內線的機會也少了,而國內線也沒落了。但搭乘國際線的機會,卻接續了上來:泰國、上蘇杭、澳門、德國等旅程,都是由這兒進出。對於小港機場這「不算大的空港」,從兒時的大公園、大學時的空中巴士,到現今拓展視野的起訖處,這進階,還真是按部就班啊!
而現在,終於有機會升級至最終回:一探機場管制區。這怎能不報名呢?(感謝同遊埃及的夥伴,沒有他的提供資訊,我將錯過這難得的機會!)
研習報到與簡報
綿綿細雨中,我來到了高雄小港機場,準備前往位於國際航廈的研習報到處。
停好摩托車,習慣性地自國內航廈側門走入。放眼望去,雖不能說是空蕩,但,只有復興、立榮離島航線撐場面的國內線櫃檯,依然有著些許冷清。還記得大學時,曾有次初二晚上要回台北,那眾家航空雲集航廈,以及候補人潮排滿櫃檯的畫面,依然,無法忘懷。
走過立榮櫃檯,轉上二樓,來到曾為國際線,但早已空蕩的出境大廳。走向一旁通往國際航站的長廊,長廊外頭,視野不算寬闊,但仍可見外頭機坪情形。
灰濛濛、雨濛濛的天候中,機坪上停著UPS的MD-11貨機。貨機旁,則是德安航空的多尼爾228。本就迷你的小多,在龐然的MD-11旁,則是更顯嬌小。
走到國際航廈出境大廳,向飛亞基金會的人員報到後,所有研習人員便拉至航廈旁的會議室聽取簡報。
參觀航廈
聽完簡報後,由飛亞的人員帶我們參觀航廈。因為要進入管制區,所以就如其他要出國的旅客,我們也須做基本的安檢。
上方那航班顯示版,將一整天的航班顯示得一目了然!這該說:清爽嗎?
過安檢後,中間的人員簡單介紹出國的程序。但說真的,這對已經進出小港機場國際線數次的我來說,已非新鮮事。
免稅品區,似乎比以往更光鮮亮麗。
登機門。這是長榮準備飛往浙江寧波的班次。
這是我從沒發現過的祈禱室!設備雖是簡單,但相當明亮且寬敞。
而這相當可愛的小角落,應該就是兒童區了。
這台灣形狀的......東西,好像是讓小朋友畫圖的地方。
而遊戲區內,則有照顧嬰幼兒的小房間。房間內部感覺相當溫馨,很不錯。
停機坪上準備中的立榮與長榮飛機。不過這兩架,應該都是掛長榮的班號,一架飛往澳門,另一飛往寧波。而立榮這架顯然非常忙碌!
候機室造景。若我沒記錯,當初搭復興去澳門時,就是由這造景區後方登機。
這是空曠到不行,連冷氣都沒有的入境通道。
從通道旁的窗戶所拍到的機坪。
再拍一次這兄弟機。好像,也沒其他飛機可拍。
各種的觀光導覽資料。那立牌的設計,感覺很不錯。
入境證照查驗處。依然,一片空蕩蕩!而行李轉盤區,當然,也沒人!
近場管制塔台
參觀完行李轉盤後,我們離開國際航廈,轉往國內航站。
進了航廈內部,我們直接由公務門進入機坪,準備前往進場管制台參觀。
行進間,朝遠方機坪一望,竟看到一台塗裝並不熟悉的小飛機。此時,將我的偷拍機拿出來,拉到十五倍光學的極限,才發現原來這是大鵬航空BN-2小飛機!這型飛機全台灣只有兩架,而台東機場則有架三引擎的BN-2,在外頭展示著。
剛好抓到復興A320系列奔馳而過,一動一靜,一大一小,也是不錯的對比。
空軍的福克50行政專機,不知是哪位大官駕到?
終於到了高雄進場管制塔台。而後面那棟,就是高雄小港機場的就塔台。對我而言,這座塔台,也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了!
進到管制塔台,先聽取工作人員的簡報。
接著便進入管制飛機的核心地區。
近場塔台工作區域以及工作人員。
在管制席前照張相。
賞機與午餐
參觀完畢,準備吃午餐。
步出近場管制踏台,望向前方,國內航空公司中的兩大螺旋槳客機:立榮DHC-8-300、復興ATR-72-500,同時現身於機坪上。但說實話,不知為何,ATR拍起來就是比較好看!
隱約間,後頭可看到應該是代港龍航班而來的國泰客機。
回到國內航廈,出了公務通道,一旁,有著早已荒涼的貴賓室。照片中這間,原先是復興貴賓室,我也曾經進入,但現在,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往日榮景。
參加研習前,本以為這次的午餐,會是坐在室內,舒舒服服地享用飛機餐。
沒想到,我們所用的,雖然同樣是空廚製造,但卻是餐盒!而用餐的地點,還是在連接國內國際航廈長廊中的新安裝的賞機坐椅區。
不過,這樣也不錯啦!還可以邊吃東西邊賞機。而且,打開餐盒,那滿滿的食物加上飲料,真的會讓人吃撐!另外,飛亞的人員還拿來了許多的魚丸湯。因此,這一餐,雖然不符原先的期待,但卻吃很飽!
下圖是由賞機區所拍到的畫面。
飛航服務塔台
六年前中正機場四天三夜的研習,無緣參觀塔台。因此,在這次研習前,對於進入那神秘的高塔,我也不抱任何期待。但沒想到,這機場參觀的最後一站,竟然就是參觀塔台!
塔台位置在航廈對面,中安路旁。我們不可能穿越跑道前往塔台,因此在午餐時,飛亞人員便調查了我們的交通方式,或開車、或騎車,或共乘小黃,分批前往塔台前集合。
這是載成員們來到塔台的小黃們。
這就是塔台內部囉!視野相當寬廣。而第一次從這種角度俯瞰機場,感覺真的很不同。
正準備進入跑道要進行起飛程序的澳門航空。
離開塔台最高層,我們往下參觀航空氣象台。
當時國際上最大的航空消息,大概就是冰島火山灰。而氣象台電腦的世界地圖中,北歐上空,正有的許多紅線,據氣象台人員說明,那便是代表火山灰。
參觀完氣象台後,機場的行程便已結束。雖然,後來還到天空之城喝杯飲料,但,綿綿細雨,讓大家意興闌珊。再加上多數老師沒有交通工具,因此紛紛提早撤退,以免延誤返校或回家的時間。而我,也趕緊收拾,一路飆回學校,好趕在學生放學前抵達並交代回家功課囉!
整體來說,飛亞基金會對於推廣航空教育相當有心,也感謝他們為教師界舉辦這種研習活動。雖然,這研習不但要繳費,我還要花錢請人代課,但,一天內能有這樣的行程,值得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