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大三巴牌坊,朝著牌坊左側走去,就是澳門博物館以及大砲台。
大砲台也是澳門世界遺產群之一,而博物館就建築於其中。全館建築共三層,其中兩層位於大砲台平臺底下,最上一層則是由1965年軍營改建成的氣象臺再改建而成,1996年動工,1998年4月18日落成啟用。
澳門博物館入口
上博物館前,即可看到手扶梯。
從館外手扶梯上來後,在一旁的商店中,看到了這「超大」大肉包以及大燒包!那時,都已經快十一點多了,看到這么壽大的包子(將近兩個拳頭大吧!),口水真的快滴下來!不過,到最後還是沒下手,大概是嫌貴吧!只是,現在再看照片,真的很後悔......最貴也不過台幣不到70,嚐鮮又何妨......我這白目的龜毛省錢阿......
要進入館內,還有一層手扶梯。這扶梯中央的圖案還頗有特色的。
而兩旁牆壁上,除了那特殊花紋的瓷磚外,還鑲有文字。這些文字,有部分雖與澳門有關,但有的卻難以與博物館或澳門歷史連結,若有飽學之士知道為何會有這些文字,就煩請告知吧!
上了館內手扶梯,首先映入眼簾的,就是這澳門極為傳統也極有特色的建築物!而在這建築內,就是博物館的售票處以及入口。
博物館的門票是澳門幣15元,跟剛剛的大肉包一樣價錢!(這比方好像很爛......)反正,我覺得,很便宜啦!而且,若你是購買博物館聯票,那就更划算囉!六個博物館只要25元。因此,我們就在這買了聯票。(最新消息:博物館聯票自8月27日起停售,而葡萄酒以及大賽車博物館至年底前則免費開放。聯票何時恢復販售則有待澳門相關單位宣布。因此短期內就沒有聯票可買囉!)
導覽人員介紹
一進展場,旁邊一位看來成熟斯文的先生前來與我們交談。在確認我們使用的語言後,便告知他是館內的導覽人員,可帶我們做約四十分鐘的館內導覽,而且完全免費!我逛過的博物館也不算少,但這麼主動說要幫忙做長時間導覽的,我還真沒見過!因此,老實說,我有點疑惑!
不過,這真是多心了!這位先生真的相當熱心,而且對一切館藏都相當熟悉!真的很棒!導覽到中途,還有另外兩位台灣人加入「行程」(隔天我們在議事廳又碰到這兩位台灣人!澳門真小!)這位先生雖說要導覽四十分鐘,不過講了快一小時!最後則是跟我們說還有別的團體要帶,於是匆匆告別。後來當我們再回頭參觀時,果然看到他正帶著其他旅客,以粵語解說館內藏品。他真是強者!要是我這樣連續講課一兩小時不休息,我喉嚨早就掛啦!要離開博物館時,又碰到他,而他也正要離開。他告訴我們:他是這兒的解說義工,有空時就會來幫忙!這真是好人一個!
在此,還是要感謝這位先生。雖不知你的中文名字,也忘了你的英文稱呼,但,你真的很熱心,解說也真的很棒,謝謝你!因為你的解說,讓我們有了預期之中,但也是意料外的豐富文化之旅!
一樓:關於澳門文明的起源
一樓入口兩側,有著一小段的「時間廊」,左為西洋,右為中國。此處藉由歷史器物的擺設(如文字、兵器、建築、文化等),對比出中西雙方在文化演進上的異同。而此處我只拍了楔型文字泥板,以及西洋兵器與拱橋,其他就沒多拍了。
這時間廊的設計真的相當不錯。如此實物的對照,更能讓參觀者體會中西文化的變化與演進。
這是早期所繪製的地圖。說真的,數百年前,沒有高科技,沒有衛星,就能繪出已有七八成相似的地圖,咱們的先民(泛指中外人士)真是厲害啊!不過,台灣好像太胖了!哈!
這是澳門第一部的印刷機。
這是古代貨船內部的剖面圖。這將貨船內常放的貨物清楚呈現,前方還有說明牌,可以藉由按鈕操作燈光,以了解貨物的放置位置。而由此正可看出中西之間的物品交流情形。
瓷器,是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口貨物。
這一次去德國,藉由導遊的介紹,更能體認中國瓷器的出現,對於當時的歐洲人民而言,是多麼珍貴稀有的物品!
而在澳門博物館內,也有瓷器的館藏。但所不同的,在於它們的藏品,並非強調宋明清瓷,而是重點呈現因應「買家需求」而特別製作的「外銷瓷」。
上下方這些圖片中的瓷器之所以特殊,不在於製作材質或形狀,而在於瓶身、盤面等處的花紋圖案繪製,出現了基督教義、歐洲貴族家徽,甚至是裸體人身的圖案,這些,自然不是供給與中國國內運用,而是要運至歐洲販賣。
還記得在參觀德國各貴族宮殿時,時時可看見中國瓷器擺設於其中。如此,暑假一澳門一德國的遊覽,對於瓷器的外銷與歐洲的接受喜愛,我又多了那麼一點的了解!這時我也後悔在德國時,沒利用短短的自由活動時間,去參觀瓷器博物館,反而跑去看兵器博物館了!
下圖這尊「大砲」,可愛吧!
另一尊大砲砲身上的標誌。
下圖這製作於明朝洪武年間的瓶子,據那位導覽先生的說法,可是全館的鎮館之寶!不過,恕我眼拙再加記憶力不好,我已經忘了它的珍貴處何在!抱歉!若有了解的前輩們,還請告知。
另外,導覽先生在說明時,有時也會反問我們一些小問題,譬如:洪武是誰的年號?還有「安史」之亂指的是哪兩人?那時,我毫不猶豫的說出答案,但當我答案脫口而出時,另外兩位後來加入聽導覽的台灣女性遊客,則是瞪大眼睛,吃驚的看著我......我那時心裡只想:別太吃驚,這是我吃飯的傢伙!答不出來,我就糗了......
下面三張照片是與利瑪竇有關的史料與文物,但導覽先生對此並未說明,因此我也不甚了解了!
這算是澳門特色建築的「模型」!
下面這門牌上的「P井」,「P」是葡萄牙文中水井的第一字母,「井」便是中文,所代表的就是此戶人家有水井可供消防所需。若屆時真有所需但民眾不願配合,可是會有處罰的!
二樓:澳門的傳統與民間藝術
這件新娘禮服,看得出來是中西融合的樣式嗎?除了那頭紗外,其他部分現在看來,還是很漂亮的!
這一堆食物模型,好像是各種葡式菜色,詳細我已忘記啦!更何況,這時已經快一點了,我們還沒吃飯,卻看到這些......業障ㄚ!
據導覽先生解釋,以前澳門常會有媽媽帶著小孩到當舖來典當!典當啥?當「孩子」!么壽喔!澳門人、澳門的母親有這麼可怕嗎?
其實,典當小孩,是澳門的一種種風俗。當小孩「典當」後,當舖老闆會將小孩放在貨架上。而當舖貨架所放置的,一般多為貴重物品,因此這些媽媽們便希望小孩子能在當舖中沾點貴氣,以後好成為貴人啊!所以啊!「當」小孩,只是個形式,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個求吉祥富貴的風俗罷了!(這不就像台灣有很多人跑去銀行裝水,也是希望能發大財嗎?)
下面這是早期照相館的擺設喔!(這裡好像已經是三樓了!三樓的特展不能拍照,所以照片就到這囉!)
這是博物館三樓出口,出來便是大砲台喔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