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4日
未完成的方尖碑
行程第六天一早,我們來到了位於亞斯文的「未完成的方尖碑」。
方尖碑,是埃及重要的建築作品。它的作用有三:宗教崇敬性、政治紀念性、建築裝飾性。它沒有金字塔的厚重巨大,也沒有神廟莊嚴繁複。相較之下,明顯細小的方尖碑,自然有種秀氣感,但秀氣之外,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配合著其高度所必然襯托的陽光,在人們仰頭端視時,那種不可逼視的威嚴感,卻又油然而生。或許也就因此,埃及許多法老,都以豎立方尖碑,作為他們建功立業的象徵。
但是,也就因為它的代表性以及「方便性」,致使許多的方尖碑,均成為戰利品與禮品,紛紛流落海外!具資料顯示,現在世界上前十大方尖碑,僅有兩座留在埃及路克索的兩大神殿中。而義大利則是在羅馬時期運走了不少方尖碑,在前十大中,義大利則擁有五座,最大的方尖碑,就位於羅馬。這種文物的流落於外,和中國在清末民初時實在很像,不知埃及人對此,究竟有何感想?
而我們今天所參觀的方尖碑,雖是橫躺於地、雖是未完成、雖是裂了,但,若它真的豎立起來,將會成為第一大方尖碑;但,也就因為它未完成即被丟棄,讓後人能藉由方尖碑本身,以及週遭環境,推測出古埃及人如何在當時,以最原始的工具,雕鑿那堅硬的花崗岩,又是如何將它送到河岸,以利用水力運送到下游處。
所以,雖是未完成,但是,它所遺留下的建築與技術方面的痕跡,卻是相當有意義。而下令建造此作方尖碑者,便是著名的哈特薛普斯特女王。
下圖為進入方尖碑的門口。
雖是早上九點多,但方尖碑旁已有許多各國遊客。
我身後那「凹槽」,以及那巨大的石柱體,就是方尖碑。若要衡量方尖碑如何巨大,那就請看其他群遊客與石柱的比例,應可略知一二!
以下是從另一角度,以及柱身與柱頂的特寫,來呈現方尖碑的樣貌。而由這幾張圖也可明顯看出,柱身尚未有任何雕刻裝飾,而柱頂也有龜裂情形,而這,就是此方尖碑被廢棄的主因。
整個景區,大致就是如此。雖然,不過就是個廢棄工地以及一根沒用的石頭,但是,如前所述,它的未完成缺憾,卻留下了極為重要的工程與歷史意義!
門票資訊:30埃鎊
2010年2月6日
庇護神巨像
行程第八天,在參觀完哈特薛普斯特神殿後,我們來到位於路旁的庇護神巨像(曼農神像)。
具資料上說明,這巨像,原本是阿曼和闐三世神殿的一部分,但神殿被尼羅河摧毀,因此現在僅剩兩巨像。或許也就因此,在神像旁,有著考古發掘的現場,可惜現場周圍封閉,不得進入,否則還真想看看這些考古人員如何作業!
一旁翠綠的田地與遠方光禿禿的山丘。
這就是巨像。而其中一座正在整修。或許,也就因為曾被摧毀的歷史,所以這兩座巨像外觀,看來狀況都不太好!
或許這景點太過簡單,我也不記得導遊說過什麼!那就,這樣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