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再見‧澳門】各類景點:
悠久的香火傳承---觀音古廟(觀音仔廟)、普濟禪院(觀音堂)
觀音古廟(觀音仔廟)
2011年1月23日
二次澳門行的第三天早上, 我與朋友選擇直接在望廈迎賓館內用完早餐,再開始這一天的行程。
離開迎賓館走到山下,沿著美副將大馬路,朝提督馬路的方向前進。沒走幾步,我們便看到這座俗稱「觀音仔廟」的「觀音古廟」。
這古廟的始建時間似乎有爭議。有的資料任為是明朝中葉,但也有資料呈現是在清道光年間。這兩者,年代差距甚大!究竟何者為真,在此我也就不考證了。
但是,這座古廟,相較於在同一條馬路上的「觀音堂」,明顯「在地化」許多!因為,多數遊客不會到此,但依然香火鼎盛的古廟,顯然是此地民眾的重要信仰中心!
這入口處,是一狹小的階梯。
由「汙穢勿進」牌中間的小小門口望入,可見得部分正殿樣貌。而這門旁的香燭,都被標上了價錢。不知,這究竟是香客供之於此,還是等待香客的購買?
牆面上顯然斑駁的「重修觀音古廟碑誌」,說明著重修機緣、記載著善心義舉,更呈現著:歲月,悠久~~~
正殿一角。
這是側殿吧。由殿前這古廟著名的參天樹木、以及整體感覺可知,這座廟,空間真的不大!
這觀音古廟除了歷史悠久外,廟旁還連通著另一座廟:望廈城隍廟!只可惜當時我沒注意到。但更可惜的是,這城隍廟中,竟然供奉著「張大爺」,也就是清末「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」的名臣:張之洞!如果,是先知道的話,我們這兩位國文加歷史老師,應該都會進去看一下吧!
旅行,總是有著殘念~~~
觀音古廟資訊:
地 址:美副將大馬路
開門時間:7:00--17:00
普濟禪院(觀音堂)
2011年1月24日
第四天早上,我們離開英皇娛樂酒店,逛完三盞燈後,來到了這澳門三大古剎之一,且是規模最大的「普濟禪院」。
普濟禪院,又稱為觀音堂。始建年代劇推斷是在元朝。但,現今的主要規模,則是奠基於明天啟七年(1627)之時。
這是禪院外院的山門處。金色剛正的「普濟禪院」四大字,就在門上。而兩旁則有副「貝葉傳經西天竺境 蓮華妙法南海潮音」的對聯。而中國南方廟宇風格式的建築,讓這山門看似樸實,卻又有種莊嚴之感。
這裡是大雄寶殿。據說此處曾是禪院的正門,但因戰火摧殘,又幾經修整,1868年重修後,成為了現今樣貌。無怪乎此殿殿前的開闊感,與其他廟宇的大雄寶殿有所不同。
「咸豐」、「嘉慶」時期的匾額,為禪院的歲月,留下了清楚的註記。
自己很喜歡這張照片所呈現出的古意以及滄桑感。
普濟禪院共有三殿:大雄寶殿、長壽佛殿,以及最後的觀音殿。不過,當時的我,除了前方的大雄寶殿外,並無刻意注意究竟身在何殿?
早已退色、早已燻黑的牌匾,證明的,是歷史悠久,是香火鼎盛。至於「法雨彌天」之語,不過是這悠久歲月中的一抹註記罷了!
站在這殿中,恍若有未曾離開台灣的感覺。但看著上方滿布的螺旋狀線香,以及香爐中明顯與台灣不同的香燭,才又忽然回神,原來,身在澳門!
這旁邊牆上的籤詩,雖在形式上與台灣稍有不同,但與媽閣廟、蓮峰廟的感覺都相當近似。
離開前,再拍張大雄寶殿的照片吧。
這是殿前頗為可愛的小石獅。就當作是離開前的最後一張照片吧!
普濟禪院,除了歷史悠久、除了澳門規模最大、除了佛門清靜地外,其實。它還背負著中國近代史中,滄桑及屈辱的一頁。
普濟禪院的座落處,是澳門的「望廈」。若是熟稔中國近代史,看到這名稱,應該可馬上想到:「中美望廈條約」!
的確,由兩廣總督耆英,以及美國外交官顧盛所簽定的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,就是在此處確認。而之後,法國人也在此起草「中法五口通商條約」。
本來,這裡是教人清靜無欲之地;本來,這裡是宣揚眾生平等之所。但是,在近代,這裡卻成為了列強以文字強取豪奪之地;在近代,這裡卻成為了中國接收不平等之所。
矛盾、諷刺,這裡,見證了近代中國滄桑及屈辱的一頁!
普濟禪院
地址:美副將大馬路
澳門三大古剎
一、媽閣廟(世遺走透透,開基在媽閣)
二、蓮峰廟(受敬重的傲骨---林則徐紀念館與蓮峰廟)
三、普濟禪院
第五屆部落客百傑大賽開跑。而我。已經闖入複賽了!
即日起,(2012.3.26開始)
您的瀏覽、臉書按讚、臉書分享,都是對我的支持與鼓勵,
更是部落客百傑大賽的重要評分依據。
若大家看完文章,不嫌棄,歡迎您
按 讚 並且 分享 給您的朋友們
去年,有大家的支持,所以拿下了銀牌;
今年,更需要大家的鼓勵,讓我,能再創巔峰!